《天道復臨指歸寶卷》
老子神學會葉金山著於台灣中壢
皈依三清
道降老子老子傳經,老子傳經經明道。無名天道是我唯一道,道德聖經是我唯一經,聖師老子是我唯一師。三個唯一是三清,三個唯一是三聖, 三個唯一是三聖潔。皈依唯一道,皈依唯一經,皈依唯一師。皈依道經師,甘其食、美其服、樂其俗、安其居,不必修,能永生。道清、經清、師亦清,道聖、經聖、師亦聖,三清是三聖,三聖是三清。道經師,三清一體無差別;道經師,三聖一體無差異。道經師,三聖一體至聖潔,三聖一體明無瑕;三聖一體照萬物,三聖一體光寰宇 ;三聖一體破萬邪,三聖一體度萬民;三聖一體救苦難,三聖一體醫苦心;三聖一體傳天法,三聖一體賜天福。
我從小讀書,只要聽到國文老師在課堂上講儒家, 或看新儒家學者寫的書,就不斷反覆聽到「儒家講內聖外王,道家講消極避世」這句話,相信只要是台灣的學子,對這句話也必定是個個耳熟能詳。
以《四書》為務的儒家,其思想原本始於孔子在《論語》中那些「善良的、老練的,道德的教訓」(注一),直到孔子的孫子子思,可能是在老年到宋國接觸了老子的「道」學,所以作《中庸》時,才提出了「道也者,不可須臾離也;可離,非道也。」
提到新儒家這個學派,就令人頭大。從名稱上我們看到這個學派的學者是以孔子的儒學為標榜的,但在私底下,新儒家卻喜歡對老子的道家說三道四,儼然他們就是老子思想的權威。
【老子道德聖經金山釋義第十一章】建構解構論
卅輻同一轂;當其無,有車之用也。燃埴為器;當其無,有埴器之用也。鑿戶牖;當其無,有室之用也。故:「有之,以為利;無之,以為用。」
【老子道德聖經金山釋義第十二章】為腹不為目論
五色,使人目盲;五音,使人之耳聾;五味,使人之口爽;馳騁田獵,使人心發狂;難得之貨,使人之行妨;是以,聖人之治也!為腹不為目。故,去彼,取此。
【老子道德聖經金山釋義第十三章】寵貴論
「寵, 辱若驚!」「貴,大患若身!」何謂:「寵,辱若驚!」?「寵」之為下;得之,若驚!失之,若驚!是謂:「寵,辱若驚!」何謂:「貴,大患若身!」?吾所以 有大患者,為吾有身也;及吾無身,有何患?故:「貴為身於為天下,若可以託天下矣!愛以身為天下,若可以寄天下矣!」
【老子道德聖經金山釋義第十四章】一論
視 之而弗見,名之曰:「微。」聽之而弗聞,名之曰:「希。」之而弗得,名之曰:「夷。」三者,不可至計;故,束而為「一」。「一」者;其上不倏,其下不 忽,迎而不見其首,隨而不見其後。尋尋呵!不可名也;復歸於無物。是謂:「無狀之狀;無物之象。」是謂:「忽。」執今之道,以御今之有,以知古始;是 謂:「道紀。」
【老子道德聖經金山釋義第十五章】善為道者論
古 之善為道者,微眇玄達,深不可志。夫唯不可志,故,強為之頌。曰:豫呵!其若冬涉水;猶呵!其若畏四鄰;嚴呵!其若客;渙呵!其若凌澤;沌呵!其若樸;湷 呵!其若濁;曠呵!其若谷;忽呵!其若海;呵!若無所止。濁而靜之徐清;乃以動之徐生。葆此道不欲盈;夫唯不欲盈,是以,能敝而不成!
【老子道德聖經金山釋義第十六章】復命論
至虛極也;守靜表也。萬物旁作,吾以觀其復也!夫物芸芸,各復歸於其根,曰:「淨。」淨,是謂:「復命。」復命,常也。知常,明也。不知常,妄;妄作,凶。知常,容;容乃公;公乃王;王乃天;天乃道;道乃久;沒身不殆。
【老子道德聖經金山釋義第十七章】信論
大上:「下,知有之。」其次:「親譽之。」其次:「畏之。」其下:「侮之。」信不足,案有不信。猶呵!其貴言也!成功遂事,而百姓謂:「我自然!」故,大道廢,案有仁義;知慧出,案有大偽;六親不和,案有孝慈;邦家昏亂,案有貞臣。
【老子道德聖經金山釋義第十八章】外棄內持論
「絕聖,棄知;民利百倍。」「絕仁,棄義;民復孝慈。」「絕巧,棄利;盜賊無有。」此三言也,以為文,未足;故,令之有所屬:「現素,抱樸;少私,寡欲。」
【老子道德聖經金山釋義第十九章】不盲從盲隨論
絕 學無憂。「唯!」與「訶!」其相去幾何?「美!」與「惡!」其相去何若?人之所畏,亦不可以不畏;呵!其未央哉!眾人熙熙,若饗於大牢,而春登臺。我泊 焉,未兆!若嬰兒,未咳;纍呵!如無所歸。眾人皆有餘,我獨遺;我愚人之心也,惷惷呵!眾人昭昭,我獨若昏呵!眾人察察,我獨憫憫呵!眾人皆有以,我獨頑 以鄙。吾欲獨異於人,而貴食母。
【老子道德聖經金山釋義第二十章】宇宙結構論
孔德之容,唯道是從。道之物,唯!唯忽!忽呵!呵!中有象呵!呵!忽呵!中有物呵!幽呵!冥呵!中有精呵!其精甚真,其中有信。自今及古,其名不去,以順眾父。吾何以知眾父之然?以此。
【老子道德聖經金山釋義第七十一章】以人祭祀論
善為士者,不武;善戰者,不奴;善勝敵者,弗舉;善用人者,為之下。是謂:「不爭之德。」是謂:「用人。」是謂:「配天古之極也!」
【老子道德聖經金山釋義第七十二章】戰備論
用兵,有言,曰:「吾不敢為主,而為客;吾不進寸,而退尺。」是謂:「行無行,攘無臂,執無兵。」乃無敵矣!
禍,莫大於無適;無適,近亡吾葆矣!故,稱兵相若;則哀者勝矣!
【老子道德聖經金山釋義第七十三章】易知易行論
天下莫柔弱於水;而攻堅強者,莫之能勝也;以其無以易之!
柔之勝剛,弱之勝強;天下莫弗知也,而莫之能行也。吾言甚易知也,甚易行也;而人莫之能知也,而莫之能行也。言有君,事有宗;其唯無知也!是以,不我知。知我者希,則我貴矣!是以,聖人被褐而懷玉。
【老子道德聖經金山釋義第七十四章】大畏論
民之不畏畏,則大畏將至矣!毋閘其所居,毋猒其所生;夫唯弗猒,是以不猒。不失其所者,久也;死不忘者,壽也。
【老子道德聖經金山釋義第七十五章】善謀論
勇於敢者,則殺;勇於不敢者,則栝。兩者,或利,或害;天之所惡,孰知其故!
天之道:「不戰,而善勝;不言,而善應;不召,而自來;彈,而善謀。」天網恢恢,疏而不失。
【老子道德聖經金山釋義第七十六章】審判論
若民恆且不畏死,奈何以殺懼之也?
若民恆是畏死,則而為者,吾將得而殺之;夫孰敢矣!
若民恆且必畏死,則恆有司殺者。
夫代司殺者殺,是代大匠斲也;夫代大匠斲者,則希不傷其手矣!
【老子道德聖經金山釋義第七十七章】尊重熱愛生命論
人之飢也;以其取食稅之多也,是以飢。百姓之不治也;以其上有以為也,是以不治。民之輕死;以其求生之厚也,是以輕死。夫唯無以生為者,是賢貴生。
【老子道德聖經金山釋義第七十八章】柔弱微細論
人之生也柔弱,其死也韌堅強;萬物草木之生也柔脆,其死也枯槁。故曰:「堅強者,死之徒也!柔弱微細,生之徒也!」兵強則不勝;木強則。強大,居下;柔弱微細,居上。
【老子道德聖經金山釋義第七十九章】奉獻論
天之道,猶張弓者也!高者抑之;下者舉之。有餘者損之; 不足者補之。故,天之道,損有餘而益不足。人之道,則不然;損不足而奉有餘。孰能有餘,而有以取奉於天者乎?唯有道者。
聖人無積,既以為人己愈有,既以予人己愈多。是以,聖人為而弗有也;成功而弗居也;若此,其不欲現賢也!
【老子道德聖經金山釋義第八十章】反占術預言論
禍,福之所倚;福,禍之所伏;孰知其極!其無正也!正復為畸,善復為祅;人之眯也,其日,固久矣!
故,聖人之言云,曰:「受邦之,是謂:『社稷之主。』受邦之不祥,是謂:『天下之王。』」正言,若反。
【老子道德聖經金山釋義第八十一章】付出的契約論
和大怨,必有餘怨;焉可以為善?大小,多少;報怨以德。是以,聖人執右契,而不以責於人。故,有德司契;無德司徹。夫天道無親,恆與善人。
【老子道德聖經金山釋義終】
【老子道德聖經金山釋義第三十一章】非攻論
夫 兵者,不祥之器也!物惑惡之;故,有欲者弗居。君子居,則貴左;用兵,則貴右。故,兵者,非君子之器也。兵者,不祥之器也!不得已而用之,銛襲為上;勿美 也!若美之,是樂殺人也!夫樂殺人,不可以得志於天下矣!是以,吉事上左;喪事上右。是以,偏將軍居左;上將軍居右。言以喪禮居之也!殺人眾,以悲哀位 之;戰勝,以喪禮處之。
【老子道德聖經金山釋義第三十二章】臣守論
道,恆無名樸。唯小,而天下弗敢臣。侯王若能守之,萬物將自賓。天、地相合,以渝甘露;民,莫之令,而自均焉!
【老子道德聖經金山釋義第三十三章】止名論
始制有名。名亦既有,夫亦將知止;知止,所以不殆。譬道之在天下也,猶小谷之與江海也!
【老子道德聖經金山釋義第三十四章】內外論
知人者,知也;自知者,明也。勝人者,有力也;自勝者,強也。知足者,富也。強行者,有志也。是以,聖人,自知而不自現也;自愛而不自貴也。故,去彼,取此。
【老子道德聖經金山釋義第三十五章】權力論
道,汎呵!其可左右也。成功遂事,而弗名有也;萬物歸焉,而弗為主。則恆無欲也,可名於小;萬物歸焉,而弗為主,可名於大。是以,聖人之能成大也,以其不為大也;故,能成大。執大象,天下往;往而不害,安平大。
【老子道德聖經金山釋義第三十六章】道言論
為無為;事無事;味無味。樂與餌,過格止;故道之出言也!曰:「淡呵!其無味也。」視之,不足見也;聽之,不足聞也;用之,不可既也。
【老子道德聖經金山釋義第三十七章】賞罰論
將欲拾之,必古張之;將欲弱之,必古強之;將欲去之,必古與之;將欲奪之,必古予之。是謂:「微明。」柔弱勝強,魚不可脫於潚;邦利器,不可以視人。
【老子道德聖經金山釋義第三十八章】無名論
道,恆無名。侯王若守之,萬物將自。而欲作;吾將鎮之以無名之樸。鎮之以無名之樸,夫將不辱;不辱以淨,天地將自正。
【老子道德聖經金山釋義第三十九章】意識形態論
上德不德,是以有德;下德不失德,是以無德。
上德無為,而無以為也;上仁為之,而無以為也;上義為之,而有以為也;上禮為之,而莫之應也,則攘臂而扔之!故,失道!
失道矣!而後德;失德而後仁;失仁而後義;失義而後禮。夫禮者;忠信之薄也,而亂之首也。前識者;道之華也,而愚之首也。是以,大丈夫居其厚,而不居其薄;居其實,不居其華。故,去彼,取此。
【老子道德聖經金山釋義第四十章】反數術論
錯之得「一」者:「天得『一』,以清;」「地得『一』,以寧;」「神得『一』,以靈;」「谷得『一』,以盈;」「侯王得『一』,而以為正。」
其至之也!謂:「天毋已清,將恐裂;」謂:「地毋已寧,將恐發;」謂:「神毋已靈,將恐歇;」謂:「谷毋已盈,將恐渴;」謂:「侯王毋已貴以高,將恐蹶。」
故,必貴,而以賤為本;必高矣!而以下為基。夫是以,侯王自謂以:「孤、寡、不穀。」此其賤之本歟?非也!故,致數與,無與!
是故,不欲祿祿若玉,硌硌若石。
《老子道德聖經葉金山釋義.譯本說明》
本書《老子道德聖經金山釋義》的譯文,本身就是一字不漏的注解,全書的譯文,更是一部老子哲學的完整詮釋文;讀者透過本書不但可以清楚地了解老子原文的每一個字義,更可以完整而徹底地了解老子哲學的全貌。
本書是以一九七三年湖南長沙馬王堆第三號漢墓出土的篆字《帛書老子.甲本》為骨幹。以隸字《帛書老子.乙本》,及一九九三年最新出土的《郭店楚墓竹簡老子》以及通行版本為參酌。將道經移前,德經移後,錯簡還原,分章標點,校注而成。是當前注解老子《道德聖經》耗時最久,考證最精,突破最多,注解最詳盡,譯文用字最嚴謹,義理詮釋最精確的老子專書。本書在嚴苛的考證之下,一洗前人惡注;從根本的注解翻譯上,完全推翻二千年來學者的種種錯誤;並將過去學者荒誕不經的義理解說,清掃乾淨。因此本書是老子哲學脫離黑暗時期,進入光明時代的全新里程碑。歷史將會證明《老子道德聖經金山釋義》的成書,將會超越這個時代的所有老學著作,成為這個世紀最重要,且對下一個世代最具影響力的學術大事。
本書【譯文】儘可能依照原文文法,將《道德聖經》原文連同虛字,採取一字不漏,逐字對譯的方式翻譯。只有在語意不足,或易生誤解的部份,才稍加補述。這種獨特的譯法,可方便將原文和譯文逐字對照比較,讀者可在最短時間內,精熟學成《道德聖經》,而不必擔心有任何一字不懂。因此本書是學習效率最高的老子專書。本書精簡明確的譯文,更能方便學校教學,學術討論或論文寫作的引用。
本書【注解】是【譯文】的詳盡注釋。本書對《道德聖經》原文幾乎無字不注,凡先出現的文字先注,若前章已注而文義相同者,後章注解時不再引証。若前章已注,而文義不同者,則重新注解並且引証。本書所有注解都引証出處,以資証明。
本書【詮釋】是作者對《道德聖經》原文的義理詮釋,是作者本人對老子思想的完整義理解說。
本書【分析】凡遇詞章難解,義理不明,或曾被過去學者錯注錯解者,皆詳加分析,仔細比較,使讀者能深入了解《道德聖經》本義。
本書【附錄一】為《帛書老子》甲、乙本文字,以及本書《老子道德聖經金山釋義》三本之間的文字對照。讀者可在此處比較本書未經錯簡校正重編之前,和帛書《老子》甲、乙本,三本的文字異同之處。至於經過錯簡校正重編之後的《道德聖經》完整原文,請參考本書【附錄二】
公元二OOO年一月一日 葉金山 於聖學書房
第 21 頁,共 25 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