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
詳細內容
-
作者 老子講堂
-
分類: 泛神論善(良能)論
-
-
點擊數: 173518
當老子講「上善幾於道」時,並不是否定德的重要,也不是教人作無德之人,而是因為德的判斷,必須依照人良能的善行,如果沒有良能的「善」,德便會失去而成為無德。
所以老子改變春秋之前,「天道無親,恆與德者」的觀念為「天道無親,恆與善人」。是以重視良能之善,來取代重視德,最主要的原因是因為「善(良能)」是一個人是否有「德」的判準。
如果一個人整天講自己有「德」,卻毫無「善行(良能的行事)」,這種「德」是完全沒有「德」的「下德」,但是「善」就算是「下善」,仍然還是「善」,所以「善」可以做為一個人品德的準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