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代新儒家是佛化儒家,他們是佛教唯心論的同路人,他們繼承於宋明理學的「理」,是「唯心客觀」之理,他們繼承於宋明「心學」的「心」,是「唯心主觀」之心。
「道」是「有命、有體」的,「有命」就是道有生命,道不是無生命的東西,「有體」就是道有實體,道不是一種原則。
台灣中研院士兼華梵大學教授勞思光認為,孔孟儒家是「心性論中心」之哲學,所以孔孟儒家和漢儒的「宇宙論中心」之哲學不同。
不承認自己是新儒家的,新儒家勞思光認為,孔孟儒家是「心性論中心」之哲學,所以孔孟儒家和漢儒的「宇宙論中心」之哲學不同。勞思光之所以如此分化孔孟儒家和漢儒的關係,其目地是為了刻意跳過明顯講天道的漢儒,對更前面的孔孟真儒進行變造,讓孔孟「天道之學」變成「心性之學」,好替「宋明新儒學、當代新儒學」圓新儒家佛化「心性論」的謊。
宋明新儒家的程朱「理學」、陸王「心學」,當代新儒家的「會通學」,佛教的「唯識、唯心」學,一貫道的「一理、一心」學,對老子聖學而言,都是反「天道」的外道學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