很多佛教徒說「第一因」是「外道」,但事實上「反對第一因」的人士,其實很多本身根本就是「附佛外道」,而不是真的「佛教正信」。

因此,不是只要打著佛教旗號去「反對第一因」的,就是真的「佛教正信」。所以說,真正的「佛教正信」,在努力「反對第一因」之餘,也不要忘了防備「附佛外道」趁機入侵。

以佛教之名「反對第一因」,但本身是「附佛外道」者,暫舉幾個代表性的例子,如下:

1. 「邪信外道」:他們最喜歡說的是「佛陀根本不承認第一因」,有些則是講目前還查證不到的:「第一因是不可思議的,宇宙是無始的。」

「佛陀根本不承認第一因」這種結論,應該是有人自己瞎掰的,因為多數講這句話的人,都沒有任何佛經內文的引述,因此,是無據講經的「邪信外道」。

至於「第一因是不可思議的,宇宙是無始的。」這句話,據說是出於《無始經》。可惜本講堂目前還無緣接觸到《無始經》,《無始經》在其他佛經中有提到,只是台灣幾乎沒有人談起,不知道這部經,還有沒有存在於世界上。

由於宣稱「第一因是不可思議的,宇宙是無始的。」是佛陀在《無始經》中所講的人,也只用英文(inconceivable, beyond comprehension) 幾個英文字(不可思議,無法理解)來說明,並不是引用《無始經》原文,所以不知道原文是不是真的這麼說。

如果《無始經》真有這句話,那就可以確定佛陀曾對「第一因」議題,發表過意見;這樣「第一因」學說,就不再是西方神學家托瑪斯.阿奎納斯提最早提出,而是佛陀,因為佛陀的年代早於托瑪斯.阿奎納斯。

因為「第一因」這個概念,目前學術界公認是西方神學家托瑪斯.阿奎納斯提出的,「第一因」意味「第一動力因、第一推動者」,最早提出的人,目前可知就是托瑪斯.阿奎納斯,絕不是佛陀。

說不定佛陀是反對某種形式的神創論,或某種形式的泛神論,但這也不表示佛陀反對「第一因」。

就像佛陀反對梵天,梵天是「第一因」,但「第一因」不等於是梵天,就像蘿蔔是蔬菜,但蔬菜不等於是蘿蔔。梵天只是「第一因」的一種樣式,佛陀反對梵天,並不代表佛陀就一定是反對「第一因」。

而且佛陀如果真的有講:「第一因是不可思議的。」能否代表佛陀「反對第一因」還要看原文才能確定,說不定佛陀和老子一樣,只是講「第一因」不能思維,而不是去「反對第一因」。

所以「第一因是不可思議的,宇宙是無始的。」是否代表佛陀「反對第一因」,下定論還太早,因為這句話,也有可能是有人自己瞎掰出來的結論,而不是佛陀講的。

2. 「常我論、從緣顯了論外道」:把《雜阿含經》:「眾生無始生死,長夜輪轉。」妄解成「無始以來,眾生存在著。」或「無始劫以來,眾生在生死中輪轉。」而「反對第一因」。

如果「眾生無始生死」是指「眾生存在於無始刧之前」,這不但是把眾生當成常存的「常我論外道」,還是把眾生當成,原本常存而不顯現,只在因緣之下顯現的「從緣顯了論外道」。

所以說,「眾生無始生死」可能只是講「眾生在循環無始的生生死死之間」,「眾生無始生死」,應該不是指「眾生存在於無始刧之前」,否則就表示眾生是常存的,這就變成「常我論外道」。

如果論定「眾生存在於無始刧之前」,那麼表示在無始之始的時候,眾生就存在於法界,只是在得到因緣的時候才被生出來,這樣又是「從緣顯了論外道」。

3. 「空見論外道、無因外道」:以「性空體空」作立論,而「反對第一因」。

這是把本體和現象全部都說成「空」,由於「空」,所以完全沒有「因」。如此就會變成「無因唯空」的「空見論外道」,「空見論外道」如果繼續擴大解釋,就會變成把所有「因」都視為「空」的「無因外道」。

4. 「因中有果論外道、多因論外道」:這種外道主張「有因果」,但就是「沒有第一因」。

如果「有因果」,卻「沒有第一因」,那麼這些大量「因果」的「因」,就都是分散不同的,也都不能歸納綜合而統一的,因為這些「因」,如果一旦歸納綜合而統一起來,就會變成「第一因」,就不能說「沒有第一因」。

在這種不能歸納綜合而統一的狀態下,豈不是物物都有各自的「因」,而變成了「多因論外道」,如此這些「因」就會各自帶著自己的「果」而存在,如此一來,每一個「因」就都帶著自己的「果」,這樣就變成了「因中有果論外道」。

所以說,「因中有果論外道」最常講的就是:「事物的生滅就像一個圓圈,因中有果,果中有因,所以沒有第一因。」其中「因中有果,果中有因」就是帶有「因中有果論」的「附佛外道」

其中「事物的生滅就像一個圓圈」事實上也是「宿作論外道」的「輪回見」,這種「輪回見」就是《圓覺經》所講的:「如迴轉火。」,「輪回見」把「平等不二」的佛法,看成是「循環繞圈圈」的佛法,所以是外道。

由上四例常見的「外道」,可以看出,很多「反對第一因」的佛教徒,本身就是拿「附佛外道」的思想,來「反對第一因」的,這些人本身其實就是「附佛外道」,根本不是真的「佛法正信」,也稱不上是真正佛教徒。

所以說,佛教人士,在閱讀某些人所寫的「反對第一因」文章,往往會在不知不覺中,不幸吸收了大量的「附佛外道」思想,讓自己也變成「附佛外道」而不自知。

「佛教反對第一因」的論述,在佛教中幾乎是佛教上下普遍的共識,但是這句話到底是那一個佛教法師講出來的,我們沒有資料可以查證。

「佛教反對第一因」這樣的論述,如果是出於釋迦牟尼「主觀唯物論」的「主觀論」中,我們認為這是可以接受的,因為在「主觀論」者的眼中,人的感官和知覺是會發生一連串的錯覺錯思,所以「主觀論」主張人無法獲得「第一因」的知識,因此而否認「第一因」,甚至「反對第一因」,這是可以理解的。

可是現在佛教界恐怕連上座部佛教都未必是「主觀論」,何況是大乘佛教,早已根本沒有「主觀論」的影子,甚至有些還趨近「唯理論」或「泛神論」,這樣的大乘佛教,如何能「反對第一因」?

佛教只有拾起「主觀論、主觀唯物論」的立場上,或者站在哲學「懷疑論」的立場上,去「反對第一因」,才能鏗鏘有力,如果站在「唯理論」或「泛神論」上,是很難施展任何力量的。

這也就是很多大乘佛教「反對第一因」的人士,想要強力「反對第一因」,往往一出手,就會不小心拿「附佛外道」的思想來「反對第一因」,而難以自拔。因為用大乘佛教的「佛法正信」來「反對第一因」,力道一定是軟趴趴,不痛不癢的。

或許有人會想知道,「老子神學」為什麼會把佛陀所講的「外道」當成「外道」,那是因為佛陀所講的「外道」,沒有一種是講到「老子神學」。

甚至佛陀所講的,加起來有幾十種的「外道」,在「老子神學」的眼中,也同樣全都是「外道」,所以「老子神學」是非常高深而純淨的法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