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前佛教的矛盾很多,譬如講「緣起」,就不應建立「性空」的理論。佛教是主張宇宙間的一切事物,全都是以人的「心」的模式,來呈現的「主觀論」宗教。
所以「心」是王,但「心」根本不能呈現自己的「性」,「心」也根本不能呈現別人的「性」,「心」更不能呈現萬物的「性」,對「心」而言,「性」是不可得的。所以佛教根本不能講完全不曾在「心」中呈現的「性」。
「心」可以見到「緣起」而成的「相」,「心」也可以看「緣滅」而成的「相」,「心」卻不可能見到「性」。
就像我們可以看到茶杯的「相」,也可以看到茶杯粉碎後的「相」,卻不能看到茶杯的「性」;我們可以看到人的「相」,卻不能看到人的「性」,更不能看到人死後的「性」。
或說有「心」自然有「性」,其實不然;有「心」也未必有「性」,因為「性」不入於感官,因此也不能成於理性,無法形成任何概念,所以不能證明有「心」自然有「性」,既不能證明有「心」自然有「性」,因此有「心」也未必有「性」。
但即便「心」中有「性」,此性亦無法呈現於「心」,而得以被「心」知見。由於「心」仍未得於「性」,所以仍不能講「性」。
「心」既不能呈現「性」,也不能觀測「性」,則不能講「性空」,因為沒有見到的東西,無法證明其存在,就不能在未得的事物上,建立任何概念,包括「空」這個概念。
「性」是不可能顯現於「心」的,你可以看到一朵花,但你不能見到這朵花的「自性」,你既見不到這朵花的「自性」,你就沒有花的「自性」的概念,如此你就不能說這花的「自性」是「空」的,如此你就不能說「性空」。
如果你沒見到這朵花的「自性」,卻在「心」中形成這朵花有「自性」的概念,那「自性」是你的「心」妄想而成,是假的概念。如果你竟說那假的概念是「性空」,那你就是在「假」上說「空」,如此你的「空」也是「假」的。
所以說,「性」和「性空」的概念,對「心」來說,是假的概念,不是正法;因此佛教不應講「性空」,「性空」不是佛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