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吉貝耍曲師段麗柳的牽曲2~4》歌詞翻譯
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.
--老子講堂.葉金山譯--
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.
「Kab Ua Sua吉貝耍」祀「阿立祖」的「牽曲」就是道教的「讚曲」。
由於這些「牽曲」過去被誤以為是「西拉雅語、南島語系」,所以過去一頭栽進「西拉雅語、南島語系」的學者,就全都不知道要怎樣解開其中的文義。
其實這些「牽曲」,如果以「漢語支系」加上道教「讚曲」這兩個概念去看,很容易就能夠破解其文義。
但是即便如此,要真正能夠百分之百譯出其文義,幾乎完全不可能,這是我必須先說明的。
主要原因是這些「牽曲」全是「口唱、口傳」的記錄,不是原始的文字記錄,連傳唱者也不知道其中意思。
甚至這些「牽曲」,恐怕也早已摻入傳唱者個別的不同聲音,而造成文義轉變,讓我們難以推敲。
加上不同一首「牽曲」中,類似的文字,卻好像不是同樣的意思,或同樣的意思,卻出現不同的發音,也會令我們困惑。
其次是漢語同音字極多,加上道教用字,有時會很艱澀,所以音譯不易準確,這也是無法保證百分之百正確的原因。
以下我以漢語加上道教語言,來譯這段「牽曲」,這也是第一次有人譯「牽曲」,和我前幾天譯「祝詞」一樣,全都是首開記錄,這對「阿立祖」信仰研究,是很大的突破。
相信在我譯出這首牽曲之後,一定會引發很多人也想依樣翻譯其他牽曲的興趣。所以也只能說是拋磚引玉。
當然「牽曲」的譯出有很大的意義,它可以證明:
1. 「牽曲」出自道教,「阿立祖」信仰也是道教。
2. 「牽曲」是漢語,不是「西拉雅語、南島語系」。
3. 最先唱「牽曲」的人,不是「西拉雅人、平埔族、原住民」。
4. 「牽曲」證明「阿立祖」信仰及祭祀,和「西拉雅族」完全無關。
5. 「牽曲」的「阿立祖」信仰,是漢語的道教文化,不是「原住民、平埔族、西拉雅族」文化。
6. 「牽曲」的重鎮「Kab Ua Sua吉貝耍」,是漢語地區,不是「西拉雅語」地區。
7. 「Kab Ua Sua吉貝耍」的祖先,是來自中國大陸。
8. 「牽曲」證明「阿立祖」道教的信仰,以及所有的道觀和神像,曾經被荷蘭殖民時期的「荷蘭基督教宗教恐佈主義者」徹底焚燒消滅,而幾近完全摧毀。
9. 我們對於「Kab Ua Sua吉貝耍」的歷史,應以「道教史觀」來論述,不應採取侵略者的「殖民史觀」來論述,更不能採取毫不相干的「南島史觀」來論述,否則就會完全落入偏見,而扭曲抹煞「歷史事實」,也會失去「轉型正義」。
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
以下原文英文字是引用自《吉貝耍曲師段麗柳的牽曲2~4》,原文英文字中的小括號部份,是我補入或修改。漢字部份則是我的譯文。
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..
/Lo-mi-ia/da-sa/(憐憫啊!答謝)
/huma-goe/loegoe/locung /(胡麻[1]羹[2]、螺果[3]、鹿乾[4])
/huma- goe/locung/i -ia-lo/mi/lo-mi/(胡麻羹、鹿乾,以壓爐[5],憫、憐憫)
/da-sa/lo -mi /da-sa/(答謝、憐憫、答謝)
/lo-mi- ia/da-sa/(憐憫啊!答謝)
/goe/loegoe/locung/i-iao(i-iauo)/(羹、螺果、鹿乾,以禴[6])
/goe/loegoe/locung/i-iao-lo/ (羹、螺果,鹿乾,以壓爐)
/mi / lo-mi/ da-sa/lo-mi/da-sa/(憫、憐憫,答謝、憐憫,答謝)
/da- sa/(a)- he/ e- ga/ma- ma/i-lo- ma/(答謝阿李[7],你[8]的[9]猛猛[10],如龍[11]猛)
/lo-le/a-he/da-sa/a-he/(勞慰[12]阿李、答謝阿李)
/da- sa/e/ma- ma -ma/ma- i (li) /ga- bua (ua)/(答謝你,猛猛猛,猛力加我)
/lo-le/a-he/da -sa/a-he/(勞慰阿李,答謝阿李)
/thiao-i-si-na/bun-na-bun/ a-he/na-ke-na/(醮[13]以息難[14],奔啊奔[15],阿李能克難[16])
/ku-i-na-ke/hi-na-a-a-ao/(苦厄[17]能克[18],驅拿[19]海惡[20])
/ho-i-ke-na /nan-mu-a-mu/(護一切難[21],萬物阿母[22])
/sun-na-ha-a-o-/ o(ho)-i-ke- ma(na)/(速拿[23]海惡,護一切難)
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
[1] 胡麻:《隋書.琉球傳》:「琉球國在海中…,土宜稻、梁、禾、菽、麻、赤豆、胡黑豆等。」清代《海東記劄》台灣物產:「黃豆、黑豆、赤豆、綠豆、黃粱、胡麻之屬。」所以台灣種有胡麻。武夷山神話傳說,神仙都用「胡麻飯」招待人,東漢永平年﹐剡縣的劉晨和阮肇兩人,進入天臺山採藥﹐遇到兩位女子邀他們到家裡﹐並且用胡麻飯招待他們,他們在那裡和兩位女子同住了半年﹐回到家時,子孫已經過了七代人。所以「胡麻飯」對道教有特殊意義。
[2] 胡麻羹:這裡應該是指用胡麻加米煮成的糊狀濃湯。
[3] 螺果:檳榔也,祭阿立祖時,檳榔是必備物品。吳普《本草》:「檳榔,一名螺果。」
[4] 台灣早年多鹿,鹿肉作成臘肉,就成為鹿乾,能夠保存很久。
[5] 壓爐:道教用語,指信徒隨喜奉獻買祭品的錢或紅包給神明。
[6] 禴:讀音ㄩㄝˋ,祭祀也。《詩.小雅》:「禴祀烝嘗。」註:「禴,祭也。」《易.萃卦》:「俘乃利用禴。」註:「俘虜是用來作祭祀的祭品。」
[7] 阿李:阿立也,老子也,老子姓李,故稱阿李,道教稱太上老君,後文有「萬物阿母」也是指太上老君。這裡少了一個「a」所以補入。
[8] 你:原音「e」無意義,推測是江西萍鄉的「你」,讀音(hén)。江西萍鄉語言,有說是漢語的客語和贛語混合方言,也有說是客語支系語言。
[9] 的:ga个也,此處以漢語系方言譯「的」,客家話的ga个也是「的」。
[10]猛:勇力也,從前道教以常「猛力」形容神的「威力」。
[11] 如龍:太上老君就是老子,老子如龍,所以說如龍猛。《史記.卷六三.老子韓非傳》:「吾今日見老子,其猶龍邪!」如,四縣客家話也唸i。
[12]勞慰:懇求也,這也是江西萍鄉的常用語言,現在閩南語中拜託別人時用的「魯力」,極可能是從「勞慰」這個詞變出來的,因為在這裡「勞慰」也讀成「lo-le」,和「魯力」極為接近。
[13] 醮:祭也,道教祭典儀式,稱為醮。祭阿立祖的「夜祭」就是「夜醮」。
[14] 息難:息,平也,止也。難,災禍也,困苦也,災難也。息難,平息災難,也就是消災解厄。
[15] 奔:跑也,祭阿立祖時,祭司或信眾,有奔跑的舞蹈動作。
[16] 能克難:能克服平息一切災難也。
[17] 苦厄:苦難災厄也。
[18] 能克:能夠克服也,能夠克服平息一切災難也。
[19] 驅拿:驅鬼拿妖也。
[20] 海惡:海上或從海而來的所有惡魔妖怪也。這顯示當時台灣的道民,對於海上的危險,以及從海上來的殖民侵略,如「荷蘭基督教宗教恐佈主義者」…等,是非常恐懼害怕的,所以請求太上老君驅拿海惡,才會成為祭祀的重心。
[21] 護一切難:保護一切受難的人也。
[22] 萬物阿母:太上老君在某些道教的道派中,被視為與「道」同性同體,因為「道」是「萬物之母」,所以太上老君也是「萬物之母」;這就是為什麼祭「阿立祖」,又稱祭「阿立母」的原因。我們從這首牽曲中,也可以很清楚看到,稱太上老君是「萬物之母」是有根據的。《猶龍傳.卷一》說太上老君:「或垂千二百號,或顯百八十名,或號無為父,或號萬物母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