科學認為只有透過感官所形成的可驗證知識才是真的。

老子也認為人只有透過視覺、聽覺、觸覺(包含味覺、嗅覺都算觸覺)這些感官,才能獲得正確知識。

釋迦牟尼講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的綜合作用形成知識,這種知識一樣是透過感官的知識。

所以天底下沒有不透過感官,甚至完全跳越過感官的知識,如果有,這個知識一定是假的。

譬如一個天生就失去視覺、聽覺、觸覺等感官的人,他不可能會有人任何外界的知識,他既不能知道任何顏色形狀,也不能知道任何聲音,更不能知道什麼是冷熱粗滑。

這就證明,所有的知識都是透過感官而形成的,排除或跳越過感官,人身上沒有其他任何能力,可以形成正確的知識。

所以說,透過感官才能形成正確知識,即使是推論,也是必須以感官經驗的實證為基礎,否則推論也一定是假的。

因為社會上有很多講靈修講宗教的邪師,都是教人不要使用感官,不要透過感官經驗的方式,來形成欺人的假知識或假智慧。

譬如有人教人放棄所有感官,要人不要聽、不要看、不要碰觸,不要用心去想,然後透過所謂的「靈」去「靈觀、靈聽、靈觸」,並宣稱這樣就可以看到不同的東西、聽到不同的東西、接觸到不同的東西,這完全是騙術。

因為道家講「身、心、靈」,其中的「靈」,雖然是在人身上的,卻是屬於天道的,並不屬於人的。

「靈」不是人的感官,「靈」不是人用自己的力量,就可以動用它的,因為「靈」是源於天道,是清淨不染的,是如如不動的,人不但動不了它,也無法弄髒污染它。

「靈」只是天道放在你身上的善行記錄器和善行尺度,用來記錄你的善行是否充足,以及作為你行善的準則。

所以你一生的善惡,加加減減,最後你還剩下多少善,都會記錄在「靈」裡,如果你的善行充足,你就有復活重生的機會,如果你的善行不充足,你就會被自然捨棄而消亡。

當你要行善時,靈就會在你的內在作為尺度,所以你才能分辨什麼是善,什麼是惡。

「靈」這種分辨善惡的能力,是「心」做不到的,因為道家認為人的「心」是「極惡」的,「心」必須靠「靈」來引導,如果沒有「靈」來引導,人的「心」是永遠只會做對自己有利,對他人有害的事。

所以說「靈」是屬於天道的,不屬於人的,「靈」是善行記錄器,是善行準則,「靈」不是觀察外物的工具,人用來觀察外物的工具是「身、心」。

所以人根本不能動用「靈」,去觀察現象世界,人最多只能讓「靈」來觀察你自己,或者用「靈」來作為自己行善的準則。

所以所謂「靈觀、靈視、靈觸、靈想」,是指你依著「靈」那聖潔無邪的善行尺度,進而利用感官和心去看、去聽、去觸、去想。

這是以「靈」來引導「身、心」的道家知覺活動。根本不是說你可以不要透過感官和心識,光靠著「靈」,就能感知外物。

除了「靈」之外,也有人說,不要用感官,光靠「心」就能感知外物,這也是騙人的,因為「心」就是感官的作用;沒有感官來接觸外物,「心」根本就毫無作用。

失去視覺、聽覺、觸覺這些感官的植物人,即使他的心裡或頭腦裡還有活動,那也是他之前感官建立起來,而殘存的活動。

如果人一生下來,就完全失去感官的能力,他的心根本就沒有任何內容可以活動,他變成植物人時,心裡或頭腦裡也不會有任何知覺活動。

所以不曾和感官連結的純粹心識活動,是根本不存在的,天底下沒有純粹只靠「心」,就能形成的「唯心知識(唯一只靠心,就能形成的知識)」,如果有就一定是假的知識。

就像佛教的知識,一定是透過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等六根才能形成知識,如果不用這六根,或跳越過這六根,唯識論後面的第七末那識,第八阿賴耶識,根本就不可能單獨運作而形成知識。

人的幻覺、幻想、幻夢,看起來好像都不是真實的事物,也似乎和感官經驗沒有關係。

但幻覺、幻想、幻夢,其實是頭腦或心,因為失常而根據自己過去的感官經驗,胡亂拚湊出來的知識,並不是和過去的感官經驗毫無關係。

就像中國人畫的鬼,和日本人畫的鬼不一樣,無論長像、衣飾都不一樣,這就可以證明這些鬼都是隨著民族經驗的平日所見、所聞、所接觸的事物不同,才會畫出不同的鬼。

所以鬼的形象,根本不是來自於第七末那識,第八阿賴耶識的所見,而是感官經驗進入心中之後形成的變化,否則全世界人所見的鬼都應該是完全相同的。

所以說,世界上沒有不透過感官的真理知識,《道德經》講:「戴營魄合一,能無離乎?」就是說你的營(心魂)和魄(身魂),要身心合一不要分開,以免造成身心分裂,搞出一大堆假知識。

所以說,人不要相信任何不透過感官所獲得的知識,任何未知或人類感官確實不能親證的宗教、哲學或科學知識,也必須透過感官經驗的實證總結,才能進行推論,而這個推論的結果,也不能任意加油添醋,或任意加以編造,否則就會變成假知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