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家講因緣,佛家說世界是因緣假合;道家講原因,道家求世界的諸因之因

老子聖學探究這個世界有兩個角度。一是純粹為了探究宇宙知識,一是純粹為了世人厚生利用。老子認為哲學唯有同時從這兩個角度探討,才是最圓全的探討;如果只偏其一,或偏到其他小角度,都不是圓全的探討。

老子聖學最關心的兩個問題,就是尋找「諸因之因」的「 知識問題」,以及將這個「知識」延伸到對人的「利用問題」。

「知識探索」和「實用探索」是老子聖學最重要的兩大議題,這也是老子道德經》中,有很多關於名言議題的「 知識論」探究,也有很多關於「民生」議題的「實用論」原因。

所以很多人看老子道德經》會覺得很奇怪,《老子道德經》除之外,卻偏偏要花很多篇幅,去談一般隱修者所不關心的人與人、國與國的各種議題,讓一般隱修人極不感興趣。

為什麼《老子道德經》不像佛教的各種經典中,大多只講佛法」的議題;又不像基督教的《聖經》,大多只講信仰」的議題;如果像佛耶這樣老子道德經》豈不是更具有宗教特徵。

就因為老子聖學,不是局限在個人的「人生哲學」,而是探究「諸因之因」,以及「以因為用」的圓全哲學。所以老子道德經》的議題,會比《佛經》和《聖經》寬廣而多,這是《老子道德經》的優點不是缺點。

老子在探究宇宙知識中,尋找到了宇宙「諸因之因」的「 道」,並且要人傾聽「道」像慈母般的召喚,學習「道」的良能,並為世人謀豐足平安的生活。

老子的「道」不是純精神,因為精神不能脫離物質而存在;老子的「道」不是純物質,因為物質是有形的,而「道」是無形的;老子的「 道」也不是邏輯的法理,因為法理是矛盾對立的名,名不是「道」。

老子的「道」是像慈母般養育萬物的「真神」,所以老子說:「恆有欲也,以觀其所噭。」「噭」在古文的意思是「呼喚、召喚」,「噭」和現在通用的「 叫」讀音一樣,意思也差不多。

老子用「噭」這個字,就是告訴我們「道」是經常在我們的靈中呼喚我們的,所以「道」是會召喚世人,關懷世人的「至上神」,「 道」不是法理,也不是純精神或純物質。

在尋找「諸因之因」的「知識探索」中,老子尋找到了「神」,也聽到了「神」的召喚,「 神」透過老子的靈向他傳話,要他以良能的善,作世人模範,因此老子才能成為聖者之師,也才能寫出《道德經》

老子在經上說,我們的靈,是從神那裡流出的,我們的靈原本是和神連通的,因為我們從小時候開始,就受到生活環境中各種知見的污染,因此逐漸斷了和神的信息連繫。

只要我們潔淨自己的知見,安定自己的躁動,作一個真正的「 清新者」,便能當下和神信息感通,並且聽到神的召喚,去學習作世人良能的典範,以及己的良能為世界和平和人類福祉作出貢獻。